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新鲜 >

沧州:盐碱地走出新“稻”路

微风吹过,金色稻浪涌动,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如同一幅油画……近日,记者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吕桥镇新港村的盐碱地,看到了这样的田园美景。几台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忙着收割、脱粒、碎秆,再将金灿灿的稻谷装入运粮车中。

“经过测产,每亩地水稻产量可达700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新港村党支部书记张学良托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也难怪他如此高兴,在以前,丰收是与这片盐碱地无缘的。

“我们这边的地不仅盐碱化程度高,而且地势低洼。年景不好时,村民们种小麦、玉米,收不了多少粮,有时候甚至收不回来本钱。雨大的年份,涝灾更不少见。”2021年,张学良放下城里的生意,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是想为村里谋发展。这些年,盐碱地一直制约着新港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张学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想开发利用盐碱地,不只是想以党建引领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还想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留在村里同样能发展得很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张学良道出初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个合作社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滕庄子镇大浪白村的涝洼地里成功种植了水稻。

“我村和周边几个村庄有不少涝洼地,还挨着捷地减河,应该也能借助相对充足的水源种植水稻。”有了想法后,张学良联系了天津市的水稻种植户刘立军等人前来实地考察。经过一番评估,今年,刘立军等人在新港村和周边几个村庄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开始试种水稻。

“有了新港村‘两委’班子的支持,我们能更加踏实地种地了。流转土地后,我们先大规模平整土地,随后根据这片土地的盐碱化程度,引入了抗盐碱的优良水稻品种,为丰收打下基础。”刘立军说。

为了让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刘立军没少在田间管理上下功夫。

“病虫害管理,一定要以防为主,这样既能控制防控成本,也不会造成大规模损失。”什么季节会发生何种病虫害,刘立军摸得一清二楚。

在种植中,刘立军还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逐渐改良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得益于科学管理,虽然今年上半年少雨,但水稻长势喜人,亩产量大大超出了预期。

“刘立军技术好、经验足,不仅种出的水稻好,在稻田里养殖的河蟹也特别肥。”张学良笑着说。

“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在稻田里养殖河蟹,能通过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达到生态发展的目的。”刘立军介绍。

他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敌害生物,还能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供它们食用。河蟹在稻田里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河蟹以田间害虫为食,能减少虫害对稻田的影响。此外,河蟹的代谢物还是不可多得的肥料。在稻田里养殖河蟹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还可以产出“稻田蟹”,增加一份收益。

“通过今年的探索,我们对这条新‘稻’路充满了信心。今年,刘立军他们又从我村流转了1500亩土地,已经着手进行改造,准备全部种上水稻。明年春天,他们还要探索自己育苗,进一步提升亩产量。”张学良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盐碱地适生农作物品种和科学种植模式,努力创造更多效益。”(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张梦鹤)

标签: 沧州盐碱地 水稻产量 稻田里养殖河蟹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