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关于防晒化妆品存在风险的消息人们也时有耳闻,最典型的是每年都有消费者使用防晒喷雾出现“白肺”。业内人士指出,防晒化妆品适用范围较广,但消费误区也有不少。
为什么会喷出“白肺”?
“从市场反响看,乳霜和喷雾仍旧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其中喷雾产品能随时补妆,很受化妆的消费者欢迎。”某防晒品牌销售人员介绍。但是,因使用防晒喷雾而出现“白肺”也不是耸人听闻,每年都有相关病例。这是因为防晒喷雾的主要原料包括防晒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香料、防腐剂等,如果对着脸喷,消费者会在无意中吸入喷出的液滴,它们不仅会对呼吸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进入呼吸道后,还可能损伤呼吸黏膜,重则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累及肺组织,出现“白肺”。在以往的“白肺”病例中,使用者往往“怼脸喷”或边喷边讲话,吸入了大量防晒原料。
(相关资料图)
因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特意发布安全提醒,建议消费者应在空气流通场所使用防晒喷雾,喷洒时注意避开鼻子、嘴部、眼睛,避免吸入。如果需要在面部使用防晒喷雾,建议将喷雾喷到手上,然后涂抹到面部。万一吸入喷雾,要及时清洗,若有不适,立即就医。同时,不建议儿童使用防晒喷雾。
“黑科技”防晒更有效?
除了安全性能外,选择防晒化妆品还要当心过度宣传、虚假宣传。
选购防晒化妆品,首先要注意SPF值和PA值。SPF是评价防晒化妆品保护皮肤避免发生日晒红斑/晒伤能力的防护指标。SPF值越高,防日晒红斑/晒伤效果越好。国家标准要求,SPF的标识以产品实测SPF值为依据,根据防晒能力可标注的范围是2—50+,当产品的实测SPF值>50时,可标识为SPF50+。
举例来说,如果在某强度的阳光下暴露30分钟会引起皮肤晒伤,那么正确足量涂抹SPF15的防晒霜时,可将晒伤时间延长至15×30分钟,即450分钟。
PA等级是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黑能力的防护指标。PA等级越高,防止皮肤晒黑效果越好。国家标准规定,防晒能力可标注范围为PA+—PA++++。当PFA值(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2,不得标识UVA防护效果;当PFA值为2—3,标识PA+;当PFA值为4—7,标识PA++;当PFA值为8—15时,标识PA+++;当PFA值≥16时,标识PA++++。
比如,如果在某强度的阳光下,暴露1小时会引起皮肤晒黑,那么正确足量使用PFA值为4的防晒霜,可将晒黑时间延长至4小时。
除了SPF值和PA值,在美妆行业工作10余年的应用化学系硕士胡芳华提醒,消费者对防晒化妆品的宣传要留个心眼。
具体来看,很多防晒化妆品会宣传美白、祛斑、保湿、防水等功效,包括使用“纳米级”等新名词宣传“黑科技”,但要谨慎看待——
根据国家标准,宣称具有美白功效的防晒产品应当具备“祛斑美白类”等特殊化妆品注册证。声称“防水”的防晒化妆品应当在产品包装上同时标注洗浴前及洗浴后的SPF值,或者只标注洗浴后SPF值,但不能只标注洗浴前SPF值。根据标准,宣称具有防水性能的防晒化妆品,必须经过防水性能测试,洗浴后的SPF值减少不得超过50%。
还有,并不是所有的“黑科技”都能用。以“纳米级”产品为例,商家的宣传卖点在于这类产品的防晒剂颗粒小,涂抹或喷涂均匀,但这会增加孩子摄入及吸入风险。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不允许使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制备原料。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推荐的儿童用防晒化妆品含有“纳米”字样,不仅不建议选购,还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使用含纳米技术的成人防晒化妆品。
不怕晒就不用防晒?
除了产品选购上的误区,正确使用防晒化妆品也很重要。
“有人说,我不介意晒黑,所以不用防晒,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胡芳华解释,防晒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罹患皮肤疾病的风险。
还有人觉得,自己晒太阳后皮肤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怕晒”。这也是误区。皮肤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不一定立即出现色素沉着,而可能出现持续性黑化和延迟性黑化。
在“怎样防晒”这个话题上,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建议采用全球统一的紫外线指数(ultraviolet index,UVI),方便公众根据紫外线指数采取对应的举措。具体来看,当紫外线指数≤2时,不需要采用防晒措施;但当紫外线指数达到7至9的范围时,就需要衣着和防晒化妆品多管齐下进行防晒。
此外,要正确使用防晒化妆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涂够量”。防晒产品标识的SPF值和PA等级是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按照2毫克/平方厘米的用量测试得到的结果。在日常使用防晒化妆品时,用到这个量才能发挥防晒产品标签标注的保护作用。以面部为例,一般的防晒化妆品需要使用体积约1元硬币大小的量,才能满足防护要求;如果防晒产品质地比较稀薄,使用量还要多于1元硬币。
标签: